发布日期:2025-07-02 23:09 点击次数:95
在明清时期,金圣叹、李卓吾、王望如、余象斗、袁无涯等评论家和出版家所接触的《水浒传》版本中,晁盖临终前向宋江表达的遗言大致是:“贤弟莫怪我说,若那捉得射死我的,便教他做梁山泊主。” 这段遗言带着一种深切的告别与嘱托,其实也暗含了晁盖对未来的安排。晁盖在临终时向宋江道歉,并明确表态,不希望宋江接任其位置。这一原话在一些后来的版本中被删去,尤其是“贤弟莫怪我说”六个字的删除炒股小资金配资平台,使得林冲后来支持宋江“代理寨主”的举动,显得不那么冷酷无情,也没有那么多背叛之嫌。
晁盖的意思其实很清楚,他希望能够找到那个人,尤其是能抓住并杀死射杀自己毒箭的凶手,那个人就该成为梁山的主人。若这个杀手是史文恭,那么只有林冲有可能将其捉拿。若是其他人,那么就需要像林冲那样有着极高胆略与能力,能从复杂的局面中查明真相。最终,梁山的主位似乎自然而然地归属于林冲,这样的安排并不让人感到突兀。
展开剩余76%之所以晁盖想把梁山的“头把交椅”交还给林冲,完全可以理解。毕竟,在那时,大刀关胜还没有加入梁山,而晁盖甚至未必听过“河北玉麒麟”卢俊义的名字。梁山当时的武力第一人无疑是林冲,而林冲在王伦的火拼之后,更是被赋予了梁山军事的指挥权。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,林冲的军事素养本就非凡,能够高效训练梁山队伍,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首选。
林冲对晁盖一直非常尊敬与信任,这也是他敢于提出将家眷接上梁山的原因。晁盖在临终时的嘱托,显然也是出于对林冲的关怀和温情:“贤弟既有宝眷在京,如何不去取来完聚。你快写信,便教人下山去,星夜取上山来,多少是好。” 这段话透露出晁盖的热心与关怀,而林冲此时正是处于一种充满感激与温暖的状态。按理来说,林冲应该完全照顾并遵守晁盖的遗言,毕竟,水浒中的林冲绝非儒雅书生,而是颇具张飞气概的猛将,任何人敢违背晁盖的遗嘱,他必定会怒目而视,严厉反对。
然而,晁盖的遗言却未能影响林冲的决策,反而让他提出了要推举宋江接任寨主的建议。这一举动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,都让人感到颇为意外。林冲不仅没有按晁盖的遗言要求接任,反而主动邀请宋江来担任梁山泊的领导角色。在原著中,林冲和吴用、公孙胜等众头领一同商议决定让宋江接任。第二天清晨,林冲带头与众人一起恭请宋江正式登上聚义厅的座位,宣告他成为新的寨主。林冲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明显的决心:“国一日不可无君,家一日不可无主。” 他并未提及晁盖的遗言,而是直接提出宋江的继位计划。此时,晁盖的遗言似乎被他当作了耳旁风。
值得注意的是,林冲在这次决策中并没有考虑是否史文恭就是那个射杀晁盖的人。关于是否要处理史文恭,关于曾头市的战斗,他都未曾提及。实际上,当梁山军二度攻打曾头市时,林冲也并未亲自随军出征,这在原著中是明确的。尽管林冲后来在梁山中依然屡建战功,但他似乎并不太愿意与宋江一同面对曾头市的挑战,甚至在宋江主导的招安过程中,他也没有提出过反对意见。
晁盖的遗言确实暗示了让林冲接班,但林冲并未采纳,反而力挺宋江,这就引发了一个深刻的疑问:林冲是否因为知道自己无法打过史文恭,所以才放弃了接班的机会?或者,他是否认为晁盖之死另有内情?这些问题让人产生深思。
关于晁盖究竟是否真是被史文恭射杀的问题,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。在原著中,史文恭自己也没有承认过此事。参与过夜袭曾头市的刘唐、呼延灼、阮小二等人也都未曾透露自己曾看到史文恭在现场。此外,史文恭后来给曾长官写信求和时,还声称“无端部卒施放冷箭”,这明显表明他自己也不知那支毒箭背后藏有他自己的影子。更奇怪的是,当史文恭被卢俊义俘获后,宋江并没有进行详细审讯,直接将其“剖腹剜心献祭晁盖”,这更是让一切变得扑朔迷离。
这些疑点显然不可能逃过林冲的眼睛,他深知自己在梁山的地位,不愿贸然接手,有着更加复杂的原因。林冲的举动表明,他对宋江已经完全臣服,他与吴用、公孙胜等人商议,最终才决定让宋江坐稳这个位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吴用虽然提出“日后别有计较”的说法,但他并没有明确否定林冲的继位。吴用的态度中,其实也暗含着对宋江能否稳住这一位置的疑虑。
吴用与公孙胜显然也对林冲心存疑虑。一方面,林冲有过“弑主”前科;另一方面,晁盖死于箭伤,林冲作为副将却未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亦未亲自护送晁盖回梁山,这些细节都让人不免对他的能力产生疑问。尽管如此,林冲依然没有接任寨主,而选择支持宋江,这就让人不禁要问:如果当时林冲遵循晁盖的遗言,亲自出征并与史文恭对决,结果会如何呢?
个人认为炒股小资金配资平台,林冲的武艺的确高强,但他绝非梁山上最顶尖的存在。与史文恭对决时,他的胜算恐怕也不会超过一成。至于读者们,你们怎么看呢?
发布于:天津市